太极拳功夫理法“俏皮话” 如何做好太极拳“蹬脚拳势”动作( 二 )


文章插图


太极拳功夫理法“俏皮话” 如何做好太极拳“蹬脚拳势”动作

文章插图

太极拳文化只能通过传授并通过自己刻苦修行转化为对太极拳的感悟 , 才能理解太极拳的实质和内涵 。 通过了解右蹬脚功防含义可以看出右蹬脚拳势动作顺序:十字手接手——身体重心上移提膝——出脚蹬击同时出掌劈击 。 技击动作顺序有先后 , 产生的技击效果就不同 。 在演练套路时从拳势动作的攻防含义出发 , 更有利于指导和规范动作 , 了解其攻防含义便可以让我们的更上一层楼 ,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 共同研讨进步 。

, 于细微处见玄妙 , “运用之妙 , 存乎一心” , 多年来笔者一直感到此可意会之 , 体悟之 , 神通之 。 用语言表述颇为艰难 。 一些书、刊介绍的“拳技”图片 , 其间不乏“神功妙技” , 但是笔者感到有时未必是那么回事 , 因为一方并非是另一方任意击打和摆布的“活把子” 。 笔者下列“俏皮话” , 有的不“俏皮” , 如能刊发面世 , 可供修性养道者、推手爱好者、技法研究者 , “默识揣摩”参悟之 。

△逢刚即变柔 , 刚在另一头 。
△一着不:奏效 , 二着随后到 , 随人变化 , 接二连三 , 连连不断 , 风驰电掣 。
△被人端住肘 , 中指勾一勾;被人端住肘 , 老君梳梳头:
△肘不开花只见肘 , 肘一开花满天手 。
△肘弯“金铰剪” , 腋下“黑龙潭” 。
△臂:沉如“黄金棍” , 韧似“乌龙鞭” , 柔若“捆仙绳” , 轻像“杨柳枝” 。
△手如“爬山虎” , 指似“穿山甲” 。 钉子变钩子 , 钩子变钉子 。
△有手不见手 , 满身都是手;有拳不见拳 , 浑身都是拳 。
△不可推 , 一推就推空了;不可抓 , 一抓就咬住了 。
△马快不如车快 , 兔疾不如鹰疾 。
△“庖丁解牛” , 心明自然眼亮:“巧女绣花” , 手巧源于心灵 。
△松松松 , 松中有妙法:空空空 , 空内藏玄机 。
△大松大软 , 大摊大展:大开大合 , 大通大达 。
△他给咱就要 , 他要 。 白就给:不是咱不要 , 而是他不给 , 不是咱不给 , 而是他不要 。
△我的肢体是我的 , 由我所用;你的肢体也是我的 , 也由我所用 。
△你的力 。 我收下 , 还给你 , 你自己用吧:我的力 , 送给你 , 你收下 , 你也自己用吧 。
△叫你来 , 你就来 , 你不得不来:叫你去 。 你就去 , 你不得不去 。
△出去是钉子 , 回来是钩子 。
△有方有法是有限的 , 无方无法是无穷的 。 打拳不带形 , 带形不为能:打拳不带形 。 带拳不能赢:有形练到无形处 , 方显手段是高明 。
△“着熟”贵在变化 , “懂劲”贵在轻灵 。 ”神明”贵在虚空 。
△“力气”(力大无穷)练成“意气”(意气用事) 。 “意气”练成“神气”(神气十足) 。 倘能练成“空气”(空空如也) , 便是太极妙谛 。
△指是“钻心钉” , 掌是”神焰扇” , 拳是“定海珠” , 腕是“老君拐” , 半臂“乾坤尺” , 全臂“打神鞭” , 肩带“吴钩剑” 。 胸藏“太极图” , 软是“落宝金钱” 。 空是“混元金斗” , 跨“四不象” , 踏“五色云” 。 头顶“玲珑宝塔” , 身如“七宝妙树” 。
△四大:
“乾坤大挪移”、“宇宙大震动”、“火山大爆发” , “芦山大瀑布” 。
△四小:
“小打、小闹、小动作、小玩艺儿” 。
△发人依靠大法 , 解招依凭小技 。
△指引身达 , 气通力到:发于脚底 , 达于脚跟:发点落点 , 发落分明 。
△既是“锦绣河山” , 又是“本地风光” 。

推荐阅读